- · 含能材料版面费是多少[06/01]
- · 《含能材料》投稿方式[06/01]
- · 《含能材料》期刊栏目设[06/01]
领航中国之河南篇章丨济源产业转型挺进新赛道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创新永无止境。该集团于2020年又投入30亿元,上马了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科技部列为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实验生产线示范项
创新永无止境。该集团于2020年又投入30亿元,上马了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科技部列为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实验生产线示范项目。
在济源万洋集团等有色企业基础上成立的中国白银城,引进30余家珠宝首饰加工外贸型企业,填补了我省首饰制品出口的空白。在济源钢铁集团基础上成立的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引进30余家下游延链企业,已成为我省机械制造行业的关键零部件用钢主要供应基地。纳米材料产业园已经入驻17个项目,成为我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9月24日,记者走进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建设现场,这里报告厅、综合楼、实验楼以及19座厂房、4座仓库的主体建设已经完工。
与济源钢铁集团走过的发展之路异曲同工,河南豫光集团由最初的铅锭、银锭等原材料产品,发展到现在的靶材、纳米银等新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产业,使其始终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9月22日,记者走在该企业生产区内,不见浓烟滚滚,只闻机声隆隆。在二分厂还原炉车间,指着各种复杂的设备,该集团董事长成全明说:“这条生产线上使用的就是我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技术。”
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单一的产品生产,让企业几经“下马”的考验。自2000年进行改制后,该企业迅速展开创新的腾飞之翼,产品由铁到钢再到材,由建筑钢向普通钢、优特钢、中高端优特钢不断升级,丰富的产品使企业愈发骨壮筋强。该集团董事长李玉田指着展台上摆放的各种装备制造用的零部件、汽车零部件说:“这些零部件的原材料钢,均来自我们开发的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帘线钢等系列产品。”
为完善从原材料到新材料的创新链条,提升创新整体实力,济源已建成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及载体93个,推动更多的原材料企业由“一条链”扩展至“一个园”,并正在我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
基于对创新驱动的准确把握,济源万洋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以铅、银、稀贵金属原材料冶炼加工为主链,以绿色建材及有色新材料为辅链的耦合共生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南面是省级森林公园,东面是1500亩碧波荡漾的曲阳湖,西面是当地人最爱的登山健身地玉阳山,环绕中间的则是与周边美景和谐共处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河南金利金铅集团。
生产工艺提升必然推动产品上档升级。
记者了解到,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已成为继江苏苏州、广东黄埔后全国第三个成规模、有实力、富潜力的纳米材料产业园,也是中原地区唯一的纳米材料产业园。
9月24日,在济源钢铁集团的展厅内,记者看到这个半个世纪前就被称为“钢厂”的企业,其实当时并不具备生产钢的装备和技术,充其量只能被称为“铁厂”,仅仅依靠铸铁,也曾经在区域内的钢铁市场上“一枝独秀”。
此外,济源还提前布局半导体材料、碳捕集、绿电制氢等未来产业,积极抢跑高端仪器仪表制造、3D制造、光电材料等新赛道,力争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集聚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
□本报记者 樊霞 成利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五小工业”起步,到如今进入全国百强工业城市,济源之所以能从原材料大市向新型材料强市转变,推动“厚重”的产业家底转型升级,聚焦优势、发力创新是实现华丽转身的关键所在。
金利集团是济源众多基础材料企业以生产工艺迭代升级推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看到,立足科技创新,济源基础材料企业的整体工艺水平正在发生质的“蝶变”。
正是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工艺提升,该集团仅用20多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村级小作坊”跟着跑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领着跑的跨越。
炼铁铸钢60多年的济源钢铁集团,率先迈入了纳米新材料的微观世界;“同龄”的豫光集团,作为世界最大的铅冶炼企业、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凭借铜箔“名片”,一脚踏进5G时代的新能源领域……济源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新材料等优势领域,依靠科技创新,把资源变原料、原料变材料,推动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实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
工艺转型:由“跟着跑”到“领着跑”
作为我省工业版图的重要构成,济源的工业底子厚、发展氛围浓、营商环境优,培育出了济源钢铁集团等一批实力强劲的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有色、钢铁等传统产业,正大步走在转型发展新赛道上。
文章来源:《含能材料》 网址: http://www.hnclqk.cn/zonghexinwen/2022/0927/1223.html